中国IDC圈12月28日报道,12月20-22日,第十一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IDCC2016)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发展与政策论坛、数据中心联盟指导,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组委会主办,中国IDC圈承办,并受到诸多媒体的大力支持。

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作为国内云计算和数据中心领域规模大、具影响力的标志性盛会,之前已成功举办过十届,在本届大会无论是规格还是规模都"更上一层楼",引来现场人员爆满,影响力全面覆盖数据中心、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个领域。

会上,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海峰 出席IDC服务大会并为当天的数据中心设施与运营分论坛做《定制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管理-张北数据港建设案例分享》主题演讲。

王海峰

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海峰 

以下是演讲实录:

上海数据港主要专注在定制数据中心方面,所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话题还是关于定制数据中心所面临的问题。前一阶段,各种媒体公开报道张北的数据中心,张北的数据中心从我自己来看是非常典型意义的,是针对客户的需求一个深度定制的数据中心。

数据港本身从创建开始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做定制数据中心,到目前为止,也是在做数据中心,我们会更冷静来看数据中心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问题,从定制的角度看一下,这个定制到底是什么样的定制。我感觉到说今天的定制数据中心不再像以往给个数据标准,仅仅是有一个说明就可以了,因为在这个市场上通用的,仅仅是参考某一个标准来去做的。

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定制数据中心的要点。定制数据中心在国外的数据中心行业比较成熟,我们在看美国,一些互联网用户和企业用户是按照这样的路径发展,当他的容量和规模在一定范围的时候,他采取的是在市场上租用数据中心,到一定的体量就采取定制的方法,到更大体量的话,不管经验、知识、团队、技能才去自建。

张北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在商业模式上跟以往的模式并不是更深度的定制,第二个,问题选用定制数据中心客户,他要解决核心问题,降低数据中心整体的TPU。我说一个不懂成本的架构师一定不是架构师,仅仅是热衷于某一种技术,不符合商业规律的话,这种技术仅仅是实验室技术。前面张炳华讲到ODCC做了很多大量的工作,推广在行业当中的影响力,让它变成产业化,更关注生态圈。

数据中心涉及的东西太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理解成是一个产品,不仅仅是交付的产品。当然也会涉及到对时间、进度、关键节点、气候的影响。我昨天晚上刚刚从张北回来,解决一个问题,采暖的问题,我们上海数据港主要是在华东,虽然我自己是北方人,我们没有研究过冬季采暖。

我们在北方地区投资建设这样的数据中心。最主要的问题其实是运维,我一直在讲不管是前面的规划、设计、选址也好,最终的目的是运维,只有进入运维阶段,这个数据中心才会体现出商业价值,只有在这一刻开始,才会体现商业本质。

首先张北数据中心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数据港以往给客户做的大的区别,大概有几点,第一个,选址不是数据港选的,其实是我们最终用户来选的,基于这样的气候、人文和政府条件。第二个,原来我在腾讯的时候,主力去推的一些东西。现在大部分情况下我自己出的体系,我自己要去打市场,也会涉及到PUE的承诺,以及对应的奖励条款和惩罚。第三,交付时间约定;第四,运维过程透明化。我自己这几年不断地去看运维,ODCC也会关注到运维,我们自己也会去看。今天我有一个很大的收获,ODCC关于在数据中心的一部分,设置的南向和北向,已经做了将近五年,我们没有把这个开放出来,有点闭门造车。

在中国数据中心行业里面,设计阶段是我们唯一按照这个架构和规划方法论这样去做的。我的客户经常嘲笑说王海峰专注旧楼改造,你要想把楼按时交付,用的方法最快就是旧楼的改造,包括北京酒仙桥都是同一个套路,因为它快。选旧楼是要认真的,因为我们在行业当中看到了很多选旧楼的失败案例,交付时间延迟半年、一年的案例比比皆有。

对数据港来说,数据港是针对于定制,最早想到这个架构和设计平面方法论的时候,原来我在腾讯的时候,我们缺乏一个方法论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当把这个方法论想好、想清楚的时候,需要去落地。我们从深圳回到上海之后,我已经比较感谢数据港,取得了一些信任,他们认为:王海峰按照这种方法来做,我们就认了,笃信他的思路是正确的。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把这种方法运用到极致。如果去过张北的人会看到,数据港在机电方面是要求很高的,这都符合商业逻辑,数据港在过去当中就是用规划方法论来实现。

今天我们会看到中国很多数据中心里面建一个超级大的建筑,我把它稍稍缩了一下,其实就是数据中心分四大模块—T、E、A、M,只不过在张北里面借助了雅虎鸡舍的理念升级和中国10KV电网容量的最佳实践探索出来的结果。

我们经常用这个图表明说单体建筑里面的示意图。

数据港在做“旧楼改造”,我们对选建筑来讲,并没有特别好的核心诉求,张北也给了我们机会,我们在建筑本身的形态,甚至在外观,包括园区的绿化等等,按照我们的想象,这是比较好的数据中心。我们的方法,第一种,数据中心建筑:功能决定形式,所有的建筑对我们来讲只是一个壳,核心思想是要遵从IT需求,遵从数据中心,这个理念本身并没有什么先进的。如果大家做过IT的话,大概在2001年到2003年左右的时候,美国有一个数据中心的人写了一本书,这个书翻译成中文就是《功能决定形式》,在2000年之前,做工业产品的设计思想只有一个,就是功能决定形式。在2000年之后,加入一些新的因素,我们把它总结归纳了一下,除了在考虑功能形式上,也要注重工业美学。所以我们在张北的建筑里面,我们不确定想法一定是正确的,我们贸然到国家申请了一个奖项,我们也获得了2015年人居经典建筑金奖。

涉及到电源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有自己本身的传统2N—UPS,也有1路高压直流。我们的客户过了几个月跟我们说,他们在中国的定制数据中心,完全符合他们的技术标准,完全符合他们产品的选择和标准。

制冷方面,我们遵循的思想,针对设备的产品选型找到了最佳匹配,表现的形式就是模块化。在以往数据港所建的数据中心数据的积累,也证明它是非常有效的。张北数据中心里面做了自然冷却,关于在新风自然冷却,百度、腾讯都做过尝试,大的区别,在原本功能模式上,我们采取更保守的方法,第一,主要是保证它的封闭模式更能符合PUE的要求。第二,在风向模式上架构上做了一些突破。

在设计阶段里面,遵循的核心思想就是“功能决定形式+工业美学”,ITIL容量管理方法论在Facility设计的最佳实践,“数学”+“逻辑”的演绎,业务驱动架构。在数据中心建设阶段,工程项目管理:过程透明+矩阵管理+运维介入。从自己公司内部来讲,矩阵管理,我们自己有内部的供应链、采购部、资产管理、项目规划部门,从做项目一开始的时候,角色、职能、工作界面就已经定义清楚了。我看了中国很多建筑学跟我们的路数不一样,运维部门是要提前介入的,重点是看细节,看质量。

建设创新的结果,项目管理的三大关键因素是时间,11个月完成土地的收购、建筑、机电、验收和验证。第二,从质量上来讲,第一个,参考了国家行业的标准,第二,客户也比较成熟,他有自己的验收和验证的标准。第三,按照全球验证的方法去验证。从成本上来讲,对数据港来说,我们觉得说达到了我们的商业模式,对客户来讲,达到了约定的TCO承诺和关于商业上的价格。

验收和验证,这几年,行业里面会有很多验证公司,甚至很多机构里面,越来越多提加载、测试、验证这样的事情,我比较负责任的讲,你看到市场任何一家做验证公司,都没有按照国外的标准的方式去做。对市场来说,这个是数据中心里面,验证环节在数据中心生命周唯一一次来验证、设计的成果的机会,过了这个阶段就没有机会做。我们所遵循的各种方法,从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上来说,是“后道申前道”+“运维主导”。我们的客户也是比较专业的客户,我们在这里面专门做了FAT、IET、IST等。验收有两部分验收,一部分是客户的验收,一部分是我们站在客户的立场来做验收。

在张北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其实是运维团队的组建,我们今天会看到,从来都是良将难求,现在好的士兵也很难求,这里面涉及到的关键点有几个,一个是运维团队的组建,在张北的历史上这是第一个数据中心,所以不要指望着说在张北随随便便就能招个人。第二个,涉及到监控系统,大家不要认为是说你买了个环境监控系统就可以,这就是我非常不感兴趣的事情,站在运维的基础上来讲,今天市场上任何一个监控软件都是不好用的。当数据中心和运营商到达一定程度上,大概没有办法,只能采取的方法是自己做研发。

还面临一个问题,张北离北京有200公里多,所以说在张北本身并没有见到主流产品的供应商,这就面临着备件的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过去的七年当中,在做12个数据中心里面,每次花最多的时间就是运维,到目前为止,我们形成的结论是以下,第一个,现场运维团队,遵循机房管理的体系,以及定制SOP。第二点,我们在公司内部形成了服务品质部,有两波人,第一波人是高级运维,他主要做预防性检测、关键设备的保养、维修和抢修,如果把这些东西都寄托在产品和服务功能上,都是扯淡。不仅仅在张北来讲,甚至在一线城市都不行。第二,运营监察,为什么今天中国市场上都不愿意做运维,喜欢做个设计、做规划,做个PM,因为运维的价值很难变现。既然市场上没有合适的只能去做,同时必须是要有技术支持部来支持,并不是完全依赖于设计院。第三个,供应链采购。

在运维阶段的时候,我们自己内部我们有自己的路线图,我们有1.0到4.0,我们现在的阶段是2.5阶段,核心的关键词非常简单,现在我们在做运维的时候,核心的思想就是运维过程透明化,我是怎么做的呢?第一个,大家会看到我有SOP规章制度,光靠这个是不行的,所以这个平台化、管理化。我们怎么做的呢?两点,在后台运维组织部靠工具和平台。前台所有的数据中心里面,表现形式可能是iphone或者是ipad。

归纳总结一下,定制数据中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或者仅仅是个标准,它是贯穿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的,在业务和业务规划阶段的时候,商业模式占主流;在设计阶段的时候,它的设计理念、新技术应占主流。在建设阶段:项目管理模式-全程透明,运维提前介入;在验收和验证阶段:运维主导,后道审前道;在运维阶段:团队组建,培训,体系,工具和平台。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19-10-23 08:49:00
国内资讯 联通董事王路辞职,百度CTO接任,BAT技术大拿会师了!
中国联通在昨日晚间发布最新公告,显示公司董事王路已经提交了书面辞呈,并于10月20日离任。王路的职务,将由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接任,已于10月21日生效。 <详情>
2019-06-29 10:44:55
国内资讯 上海数据港副总裁王海峰辞职
王海峰2012年12月起,担任上海数据港副总裁职务。 <详情>
2018-12-24 09:08:00
人物访谈 【We 访谈】上海数据港副总裁、数据中心首席架构师王海峰:定制化服务助力世界级互联网公司
数据港一直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重点关注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的能效管理,持续为客户提供符合国际化标准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服务。未来的数据港,将继续引领行业的 <详情>
2018-05-21 10:20:30
互联网 陆奇离职百度背后:阶段性使命完成 但内部大山搬不动
在百度奋斗了1年4个月后,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还是没有熬下去。百度今日宣布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由于个人和家庭原因,无法继续全职在北京工作,从7月起不再 <详情>
2018-01-08 10:57:00
国内资讯 【IDCC2017】数据港王海峰:坚持深耕定制化批发型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定制化服务可以说是很热门的一个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型互联网公司、科技巨头都开始关注大规模云计算数据中心的部署,定制化批发型数据中心的市场也增长迅速,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