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年发展,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发展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光伏发电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已位列全球第一,但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同时,“弃风”、“弃光”等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着,且日益严重,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了很大的变数。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弃风弃光,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装机总量,我国新能源逐渐陷入“边建边弃”的怪圈,亟待解决。
得益于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光伏发电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已位列全球第一,未来中国还将继续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确保太阳能等清洁低碳能源成为能源供应增量的主体,并促进光伏发电产业升级、降低成本和扩大应用。当然,之所以这般重视,也是因为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和环境问题,走清洁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了必然选择,别无他途。与此同时,新能源项目的展开也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稳定民生。
根据最新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新增投资将达到2.5万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近39%.到2020年,水电新增投资约5000亿元,新增风电装机约8000万千瓦,新增投资约7000亿元,新增各类太阳能发电装机投资约1万亿元。加上生物质发电、太阳能热水器、沼气、地热能利用等,“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新增投资约2.5万亿元。
不过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并将新能源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以光伏、风电为主的新能源存在大量浪费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且愈演愈烈。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弃风较为严重的地区是甘肃、新疆、吉林、内蒙古,弃风率分别为43%、38%、30%、21%.光伏同样也未能幸免,2016年,西部地区平均弃光率达到20%.
可以说,光伏、风电浪费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5年的弃风电量合计约350亿千瓦时,直接经济损失约180亿元,这意味着全年的弃风损失几乎抵消了2015年全年风电新增装机的社会经济效益。
为何出现这般严重的“弃风”、“弃光”等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不难发现,“弃光”现象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光照条件较好且空间成本很低,是光伏电站建设的理想场所,但这些地区的水电和火电成本更低,而且电力消纳能力远远不足,导致光伏电站生产出来的电无法被有效使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此外,当地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在项目建设上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使得电站建设过剩,再加上电网不完善,无法外输,从而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骗补。由于光伏发电补贴一度采用“事前补贴”的方式,而不是“度电补贴”,电站一旦建设完成,不经并网也能拿到补贴,而且对企业也没有发电量等考核压力,这就意味着企业只要将项目建设完成就能拿到补贴,这就容易导致大量光伏电站建设完成后处于闲置状态。
尽管我国新能源发展遇到了困难,不断增加装机总量的同时,“弃风”、“弃光”等现象也极为严重,但从全球新能源发展历程来看,“弃风”、“弃光”现象在欧美国家也未能避免,所以决不能因存在问题就将新能源全盘否定。困难只是暂时的,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想办法予以解决,比如依靠技术进步,包括并网技术、储能技术、高效能发电技术,进一步降低系统集成成本,同时完善并网标准,并逐渐加快输配电网络的建设进程,以适应目前新能源应用的建设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