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由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组委会主办,中国IDC圈协办的第十五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IDCC 2020)进入了第二天的议程。经过一天精彩纷呈的讨论,数千名参会人员,包括IDC企业、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政府和厂商等产业上下游领导、专家以及从业者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关注并参与了今天的论坛。

今天的主论坛主题为《重新定义IDC——未来IDC论坛》,本次论坛分为人工智能与IDC、金融科技与IDC、金融科技与IDC三大篇章,讨论未来IDC的种种发展可能。在第二篇章“金融科技与 IDC”论坛上,由中国信通院云大所金融科技部产业咨询总监、国家产融合作平台负责人刘孝贵主持,京东数科机器人产品部副总经理张洋、太极华保公司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汤德富、万国数据设计运营部高级总监张鹏南、国家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原中国银行数据中心副总经理杨志国、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数据中心副总经理常冬冬等嘉宾共同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圆桌讨论。

圆桌对话金融科技定义IDC

刘孝贵:欢迎几位嘉宾,其中两位嘉宾刚刚在台上已经做过演讲了,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这个环节我作为后辈,先按照讨论的环节一个个往下进行。首先请各位嘉宾做一下自我介绍。

张洋:我是来自京东数科的张洋,负责机器人相关的业务,京东数科大家可能比较陌生,我们前身是京东金融。在2018年11月,我们正式更名为京东数字科技。我所在的是一级部门,是机器人产品部,也是京东数科四大业务方向之一。第一个就是AI与机器人,第二个是金融科技,第三是数字营销,第四是智慧城市。从我介绍的顺序里大家就可以看出来,京东数科对于AI,对于机器人重视的程度。

京东数科机器人全部是自主研发,这次我们也是带着巡检机器人来参展了,我们要以AI驱动IDC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也借助这次大典多和大家学习交流,谢谢。

汤德富:大家好,我是来自太极华保公司的汤德富,我们是2002年成立的一家公司,主要是聚焦金融保险行业。我们公司目前主要是几块业务,第一块是技术中心基础设施层面,第二个是在金融IT信息系统建设,以及近两年我们公司发展的创新业务,也就是保险的核心系统和一些智能AI业务,我也是这个行业从业将近十年的从业人员,包括刚刚杨总、常总,都是行业内的前辈,也是希望把我们公司在数据中心运维这一块的能力以及核心系统建设跟大家做一个探讨和分享。

张鹏南:大家好,我是来自万国数据的张鹏南,万国数据大家应该也都比较熟悉,最早也是做金融灾备起家,到现在发展了20多年。因为金融系统也是万国非常重要的客户之一,近几年,或者近一两年的时间随着整个大基建的发展以及业务的不断拓展,万国数据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及周边,有大量的数据中心在不断的建设和投产。随着建设速度的提高,包括数据中心规模的扩大,如何把数据中心建设得更加智能,包括常总提到的运营模式也在不断的改革,我们的运营方式如何变得更加智能,这是万国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和研发的方向,我们也希望万国数据能在这个行业内更好的为我们金融客户,为我们广大客户做好服务。

常冬冬:我来自建设银行运营数据中心,总结起来就是银行老兵,建行老兵,IT老兵。

刘孝贵:我在工信部负责国家产业合作平台,咱们建设银行业是工信部的战略合作机构,经常跟建行这边的老师打交道,后续多交流。

刚刚从座位的座次上看,也没按辈分大小,我就从C位问起,由万国数据的老师,这边主办方也准备了几个问题。第一个是随着国家信息安全,尤其是金融业信息安全的重视,承载业务系统的硬件设备设施趋于国产化,对于数据中心带来的影响,您这边有什么样的观点和见解吗?

张鹏南:今天的C位压力很大,我们的自主可控,包括很早之前就提到了这样的观点,现在随着国产化的推进。我先说一下背景,我之前也是从金融系统出来的,我在工行服役了十年,那个时候数据中心内用的更多的是IBM的大机、主机等等的设备和系统。近两年随着设备国产化的推进,大机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更多的是国内大型服务器盘阵的存储,去部署我们的系统。

随着这种方式的调整,我们金融行业的数据中心对于整个面积的要求和电力的要求都是不断往上增长和提升的,这就会带来原有存量数据中心电力的不足或者面积的不足,来引来更多的建设新的数据中心的情况。包括您提到的多地互联,多地互通的数据中心。

在数据中心体量建设不断增加的时候,建设的速度,建设的选址就变得很重要。如何提升数据中心建设的速度,其实是我们研究的方向。之前传统的基建模式,土建施工,机电安装,测试验收等等,这种传统模式可能在未来1-2年,或者一段时间内,很难满足我们建设的需求,这个时候对于预制化和模块化的数据中心是我们发展的方向,这种预制化的方式可以在工厂内把我们需要的各个模块,比如说配电模块、制冷模块、机房模块提前准备好,到现场组装,可以打大提升整个机房数据中心的建设速度,缩短建设周期。

另外这种传统供应链的方式,我们怎么样提升管理,缩短整个供应链的时间,这个时候就会用到。因为这也是我们现在正在研发的一个方向,叫做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这个软件其实并不是说在数据中心投产运营之后的监控系统软件,其实是从基建阶段,通过软件追溯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节点,是不是能按照我的要求进行预制,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进行物流配送,到现场之后所有的接口,所有的功能是不是满足最初设计好的功能。

通过这种软件定义的方式去定义整个数据中心的建设,在建设完成之后,类似的方式用软件定义我们的运营,因为之前监控系统会分成几块,其实也是今年的疫情,大家都在家待了很长时间,数据中心运营我们也在想,如果这个时候真的发生了一些极端的情况,我们数据中心没有人能够进去的时候,数据中心怎么样开展自主运营方式?这其实就是需要我们整个数据中心的系统能够做到很智能,很完备,能够自动的帮我判断问题,帮我做系统的隔离。

或者最简单的,可能我这种同城的灾备是完全可以启用的,这也是软件定义数据运营的方式。所以对于整个数据中心,尤其是在设备国产化之后数据中心建设方向,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想法,以软件的方式定义我们未来数据中心的建设和数据中心的运营。

刘孝贵:我是做金融科技研究的,我对数据中心领域只能算是我们研究的一个子领域,还有很多要向专业人士学习。刚才聊完了数据中心这边的产品体系,包括您对数据中心产业链的看法,接下来太极华保的汤老师,京东数科的张老师,主办方给到的问题是,从数据中心可视化的角度,咱们有没有一些可分享的案例?或者数据中心可视化咱们有没有相应的观点?

汤德富:关于数据中心的可视化,因为近来数据中心整体规模越来越大,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就会给一线、二线人员带来很大的难度。可视化也是基于这样的前提下出现的,我理解可视化最终的目的,带来数据中心整体运营的触手可及、简化化。以前可能是几万平米的柜子,几十万个测点,如果你没有一个完善的可视化的平台的话,其实会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我个人认为可视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两个目标,一个是让业务变得简单,第二是让运营对象变得触手可及。

张洋:京东数科一直在数据中心行业做的是机器人智能化巡检,智能化巡检离可视化我觉得是一种硬件上的体现,因为现在过往的巡检,比如说人工巡检是运维老师按照人工巡检计划,在里面做日复一日的巡检工作。现在机器人加入到了巡检工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硬件,一个机器人的产品在这样一个标准化的数据中心里,其实它的工作已经是一种可视化了,是跟人机协同的可视化。

其实机器人除了它的硬件本体之外还有自己的后台管理系统,在管理系统上我们也是做了三维可视化,这种可视化就是整个机房三维可视化的地图,会呈现在后台管理系统里。我们机器人在里面做巡检的过程中,巡检到了哪个通道,哪个机柜,现在这个机柜发现了什么问题,都是以可视化的形式去呈现在ECC大屏里,运维老师无需做重复性巡检的工作,让机器人代替重复性的劳动,这样去减少人员高负荷的工作,同时减少在巡检上的少检、漏检、错检的事故,这是我们的理解。

刘孝贵:您说到机器人的巡检,虽然我没有去您那儿看过,但是每天地铁上的广告都已经打出来了,经常看到,有很多关于巡检机器人的介绍,我们目前作为金融科技研究的手段,也在关注机器人智能方面的发展,后续还得向您多讨教。

刚刚也都提到了,不管是从可视化还是机器人巡检,无非是为了更好的运营。万国这边之前一直在做数据中心这一块的业务,数据中心这边整体运营,比如说从TCO层面,您这边是怎么考量的呢?

张鹏南:机器人巡检一个是巡检质量、方式,我们不会漏检,而且我们可以不断的巡,这也是降低整个数据中心运营成本的方式,我们降低了人力成本。从整个TCO来讲,无外乎是基建成本和后期运营成本,基建成本更多的也要结合整个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去考虑,包括设计,包括整个采购的方式,采购的量,包括我们设计的合理性,整个架构的优化。

比如之前一说设计方式,都是去配冗余,现在也在调整方式,并不是把所有的设备设施做成2N的备份,通过设计的调整,采购供应链的调整,去降低前期成本。到后期的运营综合成本来看,我们人力的成本,设备维保的成本占的是大头,剩下的能源类的电费、水费都是后期运营成本的大头。降低后期运营成本,我们经常会谈到绿色数据中心,比如说PUE的降低,是最能直接降低我们电力成本的一个指标。

比如说在北京地区,拿一个传统2N的数据中心举例子,它应该是在核算PUE里和其他的相比,能耗算是比较高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怎么通过优化UPS的休眠模式或者节能模式,改善整个暖通系统,水泵风扇的频率等等优化PUE,降低电力成本。

PUE这边我们也一直在做,我们在北京的数据中心IT负荷率是50%-60%,2N的架构,全年平均PUE应该是1.23左右,冬季是1.17,1.18左右。人力成本又回到机群的巡检了,通过整个监控系统的完善,包括整个控制系统逻辑的完善,降低人员成本。

随着数据中心体量的增加,这一个区域只有一个数据中心的时候,我大概有这么一波人,这块区域形成规模效应之后有若干个数据中心,完全可以做到集中监控的方式,去降低整个人力成本,这都依赖于强大的监控系统和智能化系统。

刘孝贵:整个数据中心的运行,包括运营,或者提供数据中心服务,我认为数据中心除了刚刚您介绍的这些,它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高的,或者安全性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京东这边做运维机器人,有没有对安全性方面有一些提升?或者在这做了哪些措施呢?

张洋:这是我们给客户做介绍,做交流里面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因为一款机器人你解决我问题的同时不能给我创造隐患,这是很关键的一点。因为机器人本身机体里带电,充电桩也是带电的,“一行两会”相关监管要求又很严,除了机器人本体我们做相关的高安全等级的认证,比如说特种机器人,CDR的认证这是国内最严苛的认证机构出示的,另外所有机器零部件都必须有针对于在这个行业的检测报告或者证书。

因为京东是对供应链体系严格控制的一家企业,因为我们在商城有几百万家供应商,我们这套供应商管理的体系完全是移植到了机器人供应链关系体系里,所以从整机到零部件,是我们从硬件方面做的安全。

软件层面上,比如说电池,像防扩充,防打火,过放所有相关的措施都要在这里面做体现。同时我们采用的电池,它的BMS是应用于汽车等级的电池,在这里面遇到的突发的问题,最终解决的方案一定以安全作为第一选择。如果自己都不能控制自己,一定是把所有的电都断掉,甚至要跟我们数据中心消防系统打通,引起人在数据中心运行的过程中,一部分进入到冷通道,进入到开关门,一旦有火警一定会释放机器人对门的控制,因为现在是消防状态了。所以在这些安全机制上,我们设置的过程中已经把所有东西都考虑进去了。软件上还有很多的安全的考虑。

刘孝贵:太极华保这边应该也是为了维护相关数据中心安全,做了非常多的尝试,您方便介绍一下吗?

汤德富:我们在帮客户提供数据中心整体应用服务的时候,也在做一些探索,包括机器人的问题。机器人目前在数据中心应用分为两大方面,一个是导轨式的,一个是轮滑式的。刚才提到数据中心安全的问题,你引用一个新技术,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肯定不能带来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帮客户做一些创新,比如说我们最近会在配电房引入巡检机器,在金融保险行业相对来说不像互联网会比较保守一点,涉及到安全、稳定,以这个为前提。所以我们也是在分步骤,小步快跑的方式做创新探索、尝试。

这也是对我们现有金融系统的补充和完善,也尝试做一些替代,部分替代人工巡检的问题。因为之前也有领导说,目前数据中心70%的问题可能都是人为引发产生的。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也在不断的做一些探索,结合我们历年来的数据,包括故障率,故障的原因做探索,帮助客户寻找在智能化运维和安全质检的度,寻找一个平衡点。

刘孝贵:前面三位是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服务侧,现在现场杨老师作为金融机构的代表,咱们对于未来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服务商,或者相关周边服务的服务有什么要求和期许呢?

杨志国:刚才三位老师他们是IDC供给方,我现在不叫需求方了,常总是。一般大型银行都是自己建数据中心,也是最早的,当然我们也感谢IDC这些企业,为我们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像万国,包括太极华保,这些都认识一些朋友。他们为我们整个全国的在互联网上发展业务,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

市场经济肯定是谁便宜用谁的,这是基本观点,你的机柜8万,他的机柜6万,都是5000K。那怎么降低成本?这是一个方面。再就是怎么安全稳定可靠,这是我们银行关心的,六个字,跑不了,就是安全、稳定、可靠,这是基本的东西。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后,我们未来银行,未来IDC对你们的希望,我提一个口号,叫做融合运维。基础环境跟IDC上层没有关系?不是的。什么关系?基础环境最关心的就是我的电,没有电谈何生产数据运维啊?那都是空的。所以首先一条,特别是IDC的基础环境。为什么是融合运维呢?基础环境运维不是为了运维而运维,也是为了上游的运维而运维。运营为客户运维,没有客户交易量谈何数据中心呢?所以我们要看到,基础运维是为业务运维,从业务看IDC,因为IDC是为客户服务的。将来要降本增效,这是第一。第二,安全稳定运维,这是个矛盾。

刚才看了数科的机器人,进来数据运维以后,我们谈不上智能运维,因为还是靠人的运维时间多一点。但是随着技术进步,是不是巡检机器人是一方面,我用机房整个生命周期管理,资产管理,运维管理,容量管理,机柜容量是多少,把这几个打通以后,能不能形成一个融合的平台?这个融合平台要跟上游的机器,IT设备要挂钩,对IDC的影响。系统有问题,基础环境是跟上游是息息相关的,要研发一个基础的融合管理平台,智能化要高一点点,问题判断要快一点点,定位时间要短一点点,以后搞个比赛,谁定的快一点就拿第一名,当然你可以用一些工具和软件,这是对你们的期望。

我们现在IDC运维以后,还是粗放性经营,达不到精细化经营。为什么呢?就是买机柜,对不起,上游部分我不管,中国IDC要学美国,我到美国考察的时候,银行不找你的机柜,我所有的东西都交给你,设备、网络、系统、中间件全交给你,你们敢不敢承担?那一个机柜增值多少呢?现在你8万一个机柜,人家24万一个机柜,这个就不多谈了。

常冬冬:从我们来看,IDC供应厂商方面,我们看的是持久的服务能力,因为这是稳定的基础设施,不能出任何问题。刚刚我也在说,我们反省银行应该怎么做,看市场,看客户,看可能IDC也一样,跟上层客户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不能我有什么你只能用什么,更多的了解使用方的需求,它的变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我们有很好的场景,是不是确实了解了?比如说机器人的事情,机器人有很多应用场景,但是用在金融机房的巡检上,客户是不是这样想的?也许现在需要看智能监控,未来要取代巡检,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机器人在机房里跑什么?因为每个测点的监控都有了,只是做智能化的处理就行了,其他场景很多时候不需要它,就是说这种需求和上下游的打通之间,我们也面临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服务整个社会化平台还有外部战略客户,刚刚杨总提了很经典的问题,建设银行的合作伙伴需要帮助我去做我的机房规划,其实不仅仅是机房规划,还要求上面的运维管理等等,一直会往延伸,而且上面的价值,目前来看实际情况10倍都不只,客户有这样的需求,传统IDC可能也要多考虑一些这方面的事,就说这些。

刘孝贵:刚刚杨老师和常老师都对京东数科的巡检机器人有问题,您可以先回答一下。

张洋:其实是这样的,现在叫巡检机器人,拆分两层,一个是巡一个是检。其实现在除了巡检之外,还要跟客户做两个方面的事情,一个是资产管理,因为资产管理现在数据中心越来越大,盘点是让客户非常头疼的事情。现在机器人已经可以根据客户原有的一些资产统计的方式,比如说二维码或者标签,基于机器视觉层面上已经可以做相关的盘点了,而且盘点的周期是比我们现有的这些要密很多,每一次除了巡检之外,资产盘点也是一个层面,这是其一。

第二个就是现在的数据中心里面经常有厂商过来做相关的运维工作,一部分是消耗了大量运维老师的时间,有人来就要去陪同。现在机器人也有这样相关的监工模式,对于来到机房里做运维工作的工作人员,我们可以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的,对整个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化做可视化的监控。我们在远程对整个实施过程都进行集中的监控,名字叫巡检机器人,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承担了运维老师的相关工作了。当然未来的一个趋势,一定是说由巡检机器人向运维机器人过渡。

现在我巡检发现的这些问题还是由我的运维老师来解决,未来像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比如说插拔硬盘,服务器充启的工作,如果机器人能承担的话,那就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刘孝贵: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到了最后的环节,也响应一下今天的几个主题,一个是金融科技,第二个是杨老师提到的金融信创,第三个是IDC的重点主题。各位嘉宾能否结合这三个标签,或者这三个主题互相畅想一下,比如说从金融科技来说,它是应用科技,从IDC来说认为它是底层的技术科技或者硬件支撑的科技,金融信创又是国家对整个产业或者对这个领域应用的要求,咱们希望能够做到国产化,做到自主的,今天就这个话题,各位老师各自畅想一下。

张鹏南:我简单畅想一下,IDC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扩展应用,去服务全中国或者全球的这些用户。刚才杨老师说了安全、可靠、稳定,从IDC行业来说,未来可能就是智能、快速、产品化,我觉得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目标。当产品化、智能化能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的安全可靠可控必然也会实现。

杨志国:信创关键在政府主导,政府不主导不行,特别是职能部门政府要主导,推广这些,要有一些规范要求信创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基础软件,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发力,在座的企业不少,企业不发力不行,还是得依靠进口,还是去不了IOE,所以企业要发力。

第三个层次信创还在于使用者要容忍,要去使用,政府主导,企业发力,使用方给予容忍,这样的话我们国家的基础软件,我们的信创才能进步,要不就危险。因为基础软件喊了多少年了,还是没发力,希望在座的企业发力,在座的使用者要容忍及政府要主导,这是三位一体的事情。

常冬冬:杨总已经把信创说了,我就不说信创了,其他两个我理解金融科技已经是爆发期了,IDC本身就是供方,那两个是需求方,它未来一定会有新的爆发增长点。

汤德富:太极华保是一家保险科技企业,所以我想从金融科技方面来谈一下,首先是金融现在从传统金融向进服务业转变了,金融科技在这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点是拓展了传统的金融覆盖服务范围,现在越来越多的服务更多的人和中小企业。第二点金融科技对金融数字化转型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像前端保险产品定义和设计市场去到营销,还有核保方面的改善,做了很大的创新,极大的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益,降低了整个社会运营成本,所以我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金融科技还是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前景的。

张洋:刚才杨老师也说了,政府作为主导,我们作为企业,作为互联网的头部企业,肯定会响应政府的号召。我们会在AI跟机器人层面上持续的发力,让我们AI能力能够驱动IDC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真正能够未来对整个产业的成本结构做出变化,我们会持续的做出贡献,谢谢。

刘孝贵:感谢五位嘉宾,也感谢大家的关注,这个环节就到此结束,请各位嘉宾入座。

作为刚刚圆桌环节的主持人,也非常感触,大家聊得细节很多,从企业方,从金融机构的需求方,各个层面基本上都聊到了。金融科技不断创新、快速迭代的需求强迫数据中心必须自我改变,以满足金融业务不断拓展的需要。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个改变的急迫性,通过满足内在的需求、改善外部环境,不断推动传统型数据中心自我优化与转型。

好的,感谢各位的聆听,本次论坛的第二个篇章:金融科技与IDC到此结束。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21-01-04 09:43:00
国内资讯 重磅!2020年数据中心行业十大事件出炉
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影响了2020年数据中心产业进程的十大事件。 <详情>
2020-12-30 13:59:25
国内资讯 IDCC2020干货PPT大公开!(附下载)
圈圈特意整理了IDCC2020大会可公开演讲PPT,供大家下载。 <详情>
2020-12-28 10:26:00
国内资讯 供需交流,互利共赢,数据中心产业园合作大会圆满落幕
在日前刚刚落幕的第十五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上,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主办,数据中心产业园资源促进会承办的数据中心产业园合作大会成功举行,IDC产业同仁共聚 <详情>
2020-12-21 10:09:00
国内资讯 聚焦技术前沿,共话行业热点|iTalk演说家点亮IDCC2020
第十五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IDCC2020)已落下帷幕,中国IDC圈企业俱乐部在大典上为会员特设的iTalk演说家活动也取得了圆满成功。 <详情>
2020-12-18 10:35:05
国际资讯 【新形态篇】极致定义下的未来IDC
新形态、新特色,将成为未来数据中心必不可少的新名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