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阿里法拍网显示,因为上一轮拍卖失败而进入第二轮拍卖的板桥IDC机房降低起拍价20%后再次流拍。而在之前两天,同一案由下的溧水IDC机房同样第二次流拍。
查询相关信息,可以知道这两座机房都隶属于一家叫做“南京超级云计算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资产。在2019年年中该公司因资不抵债,被债权人申请破产,企业资产清算后进入法拍程序。
根据法院委托的资产评估,板桥IDC机房被估价为1464.30万元,溧水IDC机房被估价为3486.16万元,并以此价格进行了第一次法拍。遗憾的是,法拍失败,均已80%的起拍价进行二次法拍,结果依旧是流拍。
老、旧、小
对于两座机房流拍的原因,业内人士说法很多,但价值不高是统一的认知。实际上,从司法鉴定的结果看,两座机房建设成本并不低,并且也做了相应的折旧,从“二手实物”角度看价格还算合理,特别是20%的降价后更是“超值”了。
但机房价值不仅要按照实物情况评估,更要考虑整体的质量和市场需求。
这两座机房在今天,完全可以称得上“老、旧、小”。板桥IDC机房建设于2014年,溧水机房略晚一些也是2016年建设的。一座7年前、一座5年前的数据中心,无论是建设方式、机柜密度、能效情况都和今天的标准相去甚远。
就使用来说,截止破产清算的2019年,板桥机房已经使用了5年,溧水机房也是用了3年。其中很多设备都处于报废边缘,甚至如蓄电池基本已经可以淘汰。而法拍中,将板桥机房的2014年开始用蓄电池折旧为15%,溧水机房2016年的蓄电池折旧为31%拍卖,肯定不会有人买账。
从规模看,板桥IDC机房机架数为411个,溧水IDC机房为500个,并且两者的机架功率在4kw左右。这种规模或许在建设当初还算是中规中矩,但是在今天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小机房。
这样的机房,正在使用的也就算了,已经关停再重新启用,耗费的成本恐怕比新建还高。而且真正的问题在于,即便重新启用,两座老、旧、小机房也可能无人问津。
高质量发展的必然
7月份,工信部引发了《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正式提出了要推进建设具有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征的新型数据中心。
政策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市场的走向。
一方面是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对高质量新型数据中心的需求。以承载云计算服务为目的的数据中心建设,动辄数千机架、十万台服务器起步。而5G、人工智能等对网络、存储、算力的需求更是远超以往。
另一方,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总战略下,数据中心的能效问题已经成为数字产业能否顺利实现碳中和最重要的突破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对数据中心新项目的PUE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并且开始着手提升既有数据中心的能效——但是老数据中心的改造之困难可想而知,关闭、腾退恐怕是大多数老、旧、小数据中心的宿命。
上海市在2021年的新建数据中心用能指标要求,新建数据中心项目机架数量不得小于3000台,单机架功率不得小于6kw。7月份发布的10家3万机架的项目名单,也是按照这一标准严格执行。
对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仅仅是核心城市的本地政策,更是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战略的一部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相关政策,其中发布于今年5月份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加强统筹、绿色集约、自主创新、安全可靠等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要求,并且提出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八个地区为核心的数据中心产业建设规划。
因此,同属长三角位于上海周边的南通、苏州等地,虽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策划、新建的数据中心同样走在高密度、高算力、高质量的道路上。根据科智咨询《2020-2021年南通地区数据中心市场投资洞察报告》显示,南通地区目前在建及规划IDC机柜数量超过10万架,单体项目设计规模均在5000机架以上。
今年10月13日,“赋能高质发展,开启低碳未来”IDCC上海站将在上海万达瑞华酒店举办,会议将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探讨数字经济高效绿色发展趋势,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相关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全新启示和思路。
数据中心产业,IDC市场,在今天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产业变革。供不应求依旧是市场主流,但仅仅是有资源、有地、有电就能高枕无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