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云智易物联平台联合创始人、CTO陈恩在物联网智库微信公开课分享物联网热潮下的传统行业厂商如何快速灵活的切入物联网领域。

(1)这是一个好时机,要么跟上,要么出局

(2)传统厂商面临的“软”困境

(3)如何选择一个适合的智能硬件服务平台?

(4)智能硬件未来的竞争力

从去年的下半年到现在,无论是在物联网这个范畴,还是在智能硬件或家居这个垂直领域,大家明显感受到一股热潮。这股热潮由Apple、Google、微软、三星等掀起,国内的BAT、华为、京东以及各大家电厂商也纷纷跟进。云智易作为以智能云和延伸应用服务为导向的中立平台,依托于易居(中国)在房产和宜居服务的优势资源,作为智能生态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参与进来。

一、对于传统厂商来说,为什么当下是处于产品服务升级或转型的好时机呢?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第一:当下整体的生态环境,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成熟。

从去年年初到现在,无线芯片的价格下降了60~70%,接下来还会更低;云计算、云存储等基础设施也日趋成熟和完善;还有主流标准协议如Zigbee、Alljoyn、Thread等的规范性和认可度;再则,智能手机经过几年的发展,人手一个已经不是问题,当然还有Wi-Fi、3G/4G网络的高度覆盖和普及率。可以说,这些在10年前影响、制约物联网和智能家居发展的技术因素,已经被清除了。IoT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创新,只会局限于你的想象力。

第二:市场需求的驱动。

随着产业链各环节的大力推进,用户需求也在被不断的引导和激发,会习惯于寻求更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而物联技术和智能化给这方面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也是未来几年的大趋势。

第三:商业模式在转变。

在过去,产品的利润点大都从本身的销售价格中获取。这个情况现在已经在转变。比如,出现了“成本定价”,为什么一个硬件可以做到以成本价销售?主要还是在于它的延伸服务能力和价值点的转移。比如,产品低价销售,但抓稳了耗材的供给渠道,或一些产品可以从为用户提升效能角度获取利润,像我们服务过的母婴类、商用厨电等产品也正在以这种模式做。

科技领域的技术革新越来越快,节能灯才淘汰了白炽灯,LED就席卷而来了,不需要太久,可连接的智能特性,也将会成为标配。没有人会希望看到届时自己的还在生产“白炽灯”。so,要么跟上,要么就out了。

二、传统厂商面临的“软”困境

在今年的Q1、Q2,云智易走访了不少企业,尤其是做小家电的厂商,总结起来,大致处于以下几种状态:

1.看着业内智能产品闹腾的很热,心里痒痒的,但又不知道如何着手做,因为不懂无线连接、不懂网络、不懂APP,很困惑。

2.部分企业正在做,或做出了原型,但是在很多环节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技术问题,导致研发周期失控,无法达到量产的要求,很痛苦。

3.很悲剧,产品量产了,推向市场了,到用户手里Wi-Fi配置不上、连接和控制不稳定、状态延迟大等等,状况百出,结果遭受的频繁投诉,甚至影响了产品原本的销量,反倒成了包袱。

以上几种状况,往往是在华东和华南大厂商里面都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其它的小厂商就更加糟糕。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今年3月份在上海的家电博览会,还是硬件圈内的各种赛事所展出的产品,通常是新奇有余,但可用性和成熟性都严重不足,这个从现场体验中看就可以明显感觉到。

出现这些状况,主要原因还在于,传统厂商在往智能和服务方向做创新时,不知不觉中踏入了一个新的领域,而且恰恰是自己非常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它们往往软件、网络和服务延伸应用相关,于是陷入了困境,遇到了诸多的问题,比如:

1.我的产品该采用哪种无线技术?蓝牙、Wi-Fi,还是Zigbee?各种无线模组的特性和优劣势?

2.开发一个自己的云端服务,到底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开发周期多长?

3.需要投入多少服务器,每台可以支撑多少设备?冗余多少带宽?

4.网络资源如何能够可靠的覆盖全国,甚至做全球化部署?

5.成熟性?安全性如何保证?如何抗击单点故障?

6.这一切的一切,需要投入多少成本?如何预估?

于是,很多厂商的产品研发过程磕磕碰碰,时间不断拖延,频繁跳票。即使不小心开发出来了,可发现产品不稳定。为什么?其实是没有深刻意识到:功能性实现与真正可商用的差距,中间隔着一道长城。

其实,传统厂商在自己所熟知的硬件领域,已经深刻知道产业链的细分所带来的效益,这个到深圳走走看就知道了。

那么,在自己陌生、不擅长的领域,也应该能够意识到,需要借助外力来快速提升自身的“软”实力,通过整合资源来服务自己的产品。

三、如何选择一个适合的智能硬件服务平台?

目前国内在为智能硬件服务的平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以柜台为导向的平台,比如阿里、京东,苏宁正在做这个事情。这类平台的共性就是,所提供的服务是为其电商服务的,相关的服务条款和商务策略也是往这方面倾斜,比如在数据的使用和归属,排它性等方面,有比较多的约束。另外,各家所谓的超级APP,对应厂商来说利、弊也很明显。

2. 以用户入口、流量为切入点的平台,最典型的是微信和QQ。有用户基数的优势,同时具备社交属性,但它们更多是入口,不承载厂商产品具体的业务服务。

3. 还有一种就是类似云智易这种智能硬件服务平台,很纯粹,很中立,以厂商的需求和利益为导向。

厂商在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产品的云端应用服务平台,通常建议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云端平台的成熟性:目前消费级智能硬件还远没起量,那么通过什么方式验证对应的云平台的成熟性?即是否有经过真实设备的大规模验证。云智易从2010年开始就专注于M2M的设备连接和管理服务,目前平台已承载了数百万的设备量,涵盖了从工控、商用到近年的消费级设备。

2.通讯性能,连接速度、状态和控制的延迟,丢包率等指标。

3.通讯协议的可扩展性:是不是可以很好的承载未来产品的需求,协议是否足够轻?这和功耗、流量相关,也很重要。

4.安全性:如何防窃取、伪装,设备与用户之间如何建立可信任的关系,以及云端数据的安全备份。

5.全球化网络资源服务的能力:若你的产品是销往海外,就需要考虑这点。目前云智易网络服务能力已覆盖到全球,如北美、欧洲、中东和亚太等热点区域。

6.平台的中立性和开放性:比如,是否有能力打通主流的平台和标准协议?是否提供丰富的云端接口便于业务整合?

7.服务支持的专业性和深入程度:有助于产品的快速研发和落地。

8.充分免费与付费服务的差异,它可能意味着:更多的是品质、服务的支持、可持续性的保障等等。

9.除了技术服务,还有什么?在未来的几年,传统厂商能否借助IoT技术,实现从纯粹的生产制造商往服务化方向升级,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云智易关注的重点,将整合集团资源为客户输出。

智能硬件未来的竞争力,也在于能否借助设备的可连接特性,hold住用户,然后持续、深入挖掘产品的可延伸应用服务和价值。一个硬件产品,到达到用户手里,只是一个开始。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