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并逐步走向应用,AI推理能力以及边缘算力的部署成为产业关注的重点。作为边缘计算和AI计算服务领域的先行者,云工场科技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边缘计算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近日,IDC圈记者有幸邀请云工场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涛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度专访,就云工场科技的发展战略、业务布局以及对未来行业发展的见解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云工场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涛
深耕行业,构建三大核心竞争力
“向下扎根,向上绽放,这是云工场科技2024年的关键词。”孙涛介绍,云工场科技自创业以来,苦练内功,打造核心竞争力。公司也在2024年6月份正式登陆港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在谈及云工场科技的竞争优势时,孙涛表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资源优势、技术驱动和市场导向。
资源方面,云工场科技与三大运营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覆盖了全国20个省份的40多个地市。这种广泛的合作网络使得云工场科技在主流城市实现了边缘计算资源的全面覆盖,为其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口比较密集的城市,我们做到了基本上全覆盖”,孙涛说道。
技术方面,云工场科技自2021年底开始发力“灵境云”子品牌,并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公司的研发负责人是上海技术交易所的智库专家,核心研发团队成员均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如西安交大、浙江大学等。这种强大的技术实力使得云工场科技在边缘计算领域具备了领先的技术优势。
市场布局方面,云工场科技是最早一批布局边缘计算商业化的公司之一。在香港上市时,其招股书就明确了“边缘计算第一股”的主题,并经过了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充分验证。这种前瞻性的市场布局使得云工场科技在行业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我相信,从一根小草成长到枝繁叶茂,一定是需要厚积薄发,最后才能开花结果,”孙涛表示,云工场科技将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团队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边缘计算和AI计算服务,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AI赋能,拓展边缘计算应用新边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AI的应用场景。对于边缘计算来说,即是AI场景落地的基础,也将在AI加持下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孙涛从三个角度阐述了AI兴起对边缘计算带来的影响。
首先,AI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网络建设的成本。通过采用更强大的GPU处理能力,可以减少对传统服务器的依赖,从而降低整体的硬件投入。孙涛解释:“这需要算一个大账,AI虽然对网络的带宽和质量要求更高,但通过AI推理芯片更高效的解决数据交换需求,降低了整体成本。”
其次,AI技术可以提升边缘计算的处理能力和方案落地能力。通过与客户的交互,AI可以实现更智能的方案设计和优化,提高解决方案的效率和适应性。
最后,AI技术可以拓展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目前,线下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样化,如AI智慧道路、智慧工厂、智慧社区等。AI可以帮助边缘计算更好地提高这些场景下的数据处理以及智能程度,加强解决方案的丰富度和针对性。
当然,AI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孙涛指出,目前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标准的统一,二是技术的复杂度。针对这些挑战,云工场科技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
基于AI和边缘计算技术,云工场科技已经构建了多元化的业务体系。通过将算法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云工场科技为这些行业提供了基于视觉AI的解决方案,如道路巡查、工厂管理、餐饮服务等。
国际化布局,打造多元业务体系
在业务布局方面,云工场科技在子品牌灵境云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基于基础云、边缘计算和AI技术的三大业务发展曲线:CDN、AIoT和算力平台。其中,算力平台是云工场科技未来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
被称作“算力云超”的算力平台,是云工场科技通过与国家部委的战略合作,在全国范围内以及海外市场建设的算力资源池,旨在为企业、大模型和个人开发者提供算力租赁服务。算力主要来自于云工场科技自建的灵境云节点,并计划通过并购、合作方式扩大算力池。
在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时,孙涛表示,云工场科技将继续深耕国内市场,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公司计划在2025年完成全国1800+地市的节点覆盖,并进一步完善区县级的节点布局。
“云工场科技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布局海外市场,从东南亚开始,逐步拓展到中东和欧美市场。”提到国际化发展和出海业务,孙涛表示,公司将首先加强品牌影响力,并在海外以并购形式拓展资源、建立本土化团队,以更好地服务当地市场。
2015年到如今,云工场科技即将到来的十周年历程,孙涛最感自豪的莫过于亲手打造了一支精英团队。他始终坚信,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保障。谈及创业,孙涛则秉承“Go big or go home”的信条——要么变大变强,要么出局。他强调,创业之路荆棘丛生,唯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才能支撑创业者不断前行,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