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01

就在电信运营商开始执行取消移动流量漫游的前夕,一波针对电信运营商不限量套餐的批评异常激烈,引得了工信部的约谈。这再次让运营商人感受到,越是努力,越是更多的不满意。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电信运营商在响应政府政策要求,不断加强“提速降费”的服务改善的同时,也越来越对自身的发展表现出了更大的担忧。而在2018世界移动大会(上海)上,原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刘爱力的“一碗汤、汤一碗”的形象比喻,引发了运营商人的普遍共鸣。

02

面对电信运营商在基础管道服务上的价值不断下降的基本情况,在未来发展方向判断上,从传统的管道流量经营向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内容经营的转型命题也获得了高层的认可,并自上向下有了更多共识。特别是,随着5G网络建设的开启,在5G时代,管道的价值会进一步下降的预期也在得到加强。

因此,5G时代,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挑战更大于机会,这种挑战在于管道价值继续下沉,高额的网络投资的回报周期加长,而管道之外的内容经营,对于运营商而言,既是机会,更是考验。

毕竟,从过往电信运营商的实践来看,无论是基地方式下,还是独立的公司化运作模式下,运营商的内容运营,更多的还是依赖对外合作,而自有的内容运营,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相比之下,中国移动以咪咕科技文化公司为平台的内容整合,开始有了更好的运营成效。但是,要与互联网行业的内容运营抢占市场份额,仍然有明显的差距。

03

近期,行业又因为最近电信运营商的人事异动问题,出现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要合并,中国移动和广电合并,从而形成两家寡头企业开展竞争的论调,这种论调是过去同样整合的延续。中国联通才进行整体混改不久,从操作层面,这种合并的难度太大,而且,如果现在就选择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进行合并,这就事实上承认中国联通的混改有大的遗留问题仍未解决,个人认为不太可能。但这些传闻的再次兴起,却从侧面反映了运营商目前竞争已经非常白日化,尤其是在网络管道上,各家已经无力再打,但又不得不打。

04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业务/产品线复杂、机构臃肿、人员规模庞大等电信运营商而言,既要守住管道价值,又要在内容运营方面寻找突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很可能是一个首鼠两端的选择问题,也直接决定了资源的配置。面对这样的情况,运营商要如何选择,可能各家有各家的优势和短板,本文从这个角度谈一些看法。

中国移动

从去年开始,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深入合作,包括各自的渠道和网络等层面深度的合作,在两家全网通手机、行业定制卡和不限量套餐等一系列竞争策略的逼迫下,中国移动最终还是被动卷入了不限量套餐的道路上。对于中国移动而言,8亿多的手机用户,既是用户规模优势,但又是非常巨大的网络承载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规模的维持意味着网络的价值被拉低,同时为了确保网络服务的稳定性,还需要增加投入,否则就只能坐实新增用户和存量用户往竞争对手走。这就如同中国移动在家庭固网宽带市场用低价融合套餐去抢夺用户的效果是类似的。因此,此时在管道端,庞大的用户规模实际上是巨大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移动在经历过3G网络的沉寂之后,在4G网络建设上发力保持了明显的领先优势,而在5G网络上,也将继续投入资源以图保持领先的5G网络优势。

但是,我们看中国移动的业务,其真正的亮点还是在内容运营上的突破,集中表现在中国移动的内容运营,已经越来越按照互联网行业的方式在进行。在资源投入保障上,我们看中国移动在2018俄罗斯世界杯直播上的投入就可以明显感受到,对于关键优质内容的投入,中国移动的内容运营商团队还是很有魄力的。与央视的合作,只是通过合作的方式,就投入了高达10亿元人民币级别的投入。旗下的内容运营团队咪咕视频,尽管在互联网化运营上有一些欠妥的做法,但是通过世界杯直播的切入,已经表现的越来越稳健成熟。

另一方面,中国移动通过多种渠道的战略投资,也在构建更加宽广的内容运营合作的渠道。比如,中国移动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小米IPO。而早先,旗下投资公司上还有各种战略投资。

因此,中国移动一方面凭借其强大的业务优势和资金优势,另一方面凭借在相对更加灵活市场化的团队方面,将会为运营商的内容运营提供更多借鉴。这种借鉴,过去的基地模式和专业化公司模式,也都是被其他两家效仿的。

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由于在网络建设的判断失误,3G时代的网络优势没有在4G时代得到延续,从而一度出现了移动用户和家庭宽带用户双双下滑的最难看局面。好在及时意识到了4G网络时代的不足,及时纠偏。同时利用行业定制卡(与腾讯合作的大小王卡、与阿里合作的蚂蚁宝卡)和不限量套餐,挽回了一定的移动用户市场份额,并把行业的竞争搅得更加凌乱。换个角度来看,这就是行业老三在网络管道竞争的一般手法。当然,这个过程中,家庭固网宽带用户的市场份额还是没有稳住。所以,中国联通在管道竞争上,从用户价值的角度,就是把管道价值往下拉低的周期极大的缩短了。而这都是在践行“提速降费”的政策下进行的。以中国联网目前2亿规模级别的用户,用这种方式再抢夺蚕食一部分移动用户,在网络承载方面还是大有空间的。

而在内容运营方面,中国联通成立了面向消费互联网领域的专业公司,以聚焦APPS为中心,以视频、音乐、阅读、游戏、家庭互联网等五大聚合领域为突破,提供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应用及产品,全面发力消费互联网领域。这是中国联通在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的一个新举措。其根本初衷是要构建消费互联网生态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探索建立有别于传统业务领域的新发展模式,实现增长动能的转换。而相关数据显示,联通在线2017年全口径业务收入预计超过65亿元,同时合作伙伴直接收益预计达20亿元以上,拥有的合作伙伴数量2500余家。

因此,从收入贡献角度来看,中国联通要向真正实现方式转变,还需要依赖混合所有制改造之后的互联网公司股东的可能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才可能。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远不如中国移动,也不及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在业务选择方向上,属于典型的尴尬的行业第二,与行业第一比,不敢轻易主动发出挑战,与行业第三比,又有点看不上。在网络管道上,3G时代利用CDMA网络切入移动网络获得全业务运营的机会,而且也发挥了电信在渠道上的经验,从用户规模上来看,比中国联通做的还要好。但随着4G业务的发展,限于网络投资的压力,中国电信的网络管道的能力优势相比之下就出现了瓶颈。目前在2个亿的用户规模下,要让用户获得更好的网络体验,投入上压力不小。在家庭固网宽带方面,光宽网络的竞争优势明显,但实际提供的网速服务,也面临更多问题。因此,网络管道向下的压力较大。

而在内容运营方面,中国电信以旗下号百公司平台,对原有的一批内容运营公司进行了整合,整合的效果,放在号百公司这个平台下,可能不如目前中国移动咪咕文化科技公司或者中国联通在线公司这样有效。更关键的是,从对于内容运营的管理方式来看,一方面中国电信的内容运营团队不如中国移动的互联网程度高,另一方面对于内容运营的管理方式,也不如中国移动那样更有灵活性。从而表现出来的结果是,中国电信的内容运营更缺乏市场活力。

因此,对于中国电信而言,网络管道的竞争优势遭受到压迫,而内容运营方面,需要突破原有的更多是来自管理思维和方式上的东西,更多。其优势是不容易出现严重的内容运营问题,劣势是资源投入不集中且缺乏竞争活力。

05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再把铁塔公司在今后网络管道建设上的因素考虑进去,特别是铁塔公司也已经进入上市操作的通道情况下,铁塔公司的价值要发挥,必然需要在网络管道价值上获得更多保障。如此,三大运营商在网络管道上的价值有可能会进一步被压缩。

那么,要想获得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力点就是加大内容运营的投入进行自运营,或者加大资本运作的力度,获得更多的内容运营的合作机会。同样是有这样的判断,但实际执行上,各家的力度和政策,也决定了最终的效果。但像过往那样,总是首鼠两端,则能够把握到的机会会更少。

相关链接:

中国移动谈5G网络转型:需求与技术两大驱动必须突破局限

三大运营商5G频谱划分初定 联通电信抢得“C位”

第三、四名电信运营商合起伙来,欲打造价值110亿美元新巨头与一、二名竞争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23-08-28 09:26:59
运营商 运营商提升网络运维迫在眉睫
通信网络是数字设备的底层基础设施,是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我们看到,不管是遇到自然灾害,如京津冀水灾,还是遇到网络攻击、系统故障,通信网络中断一旦发生 <详情>
2023-08-17 09:30:21
运营商 迈向网络完全自智“理想国”,运营商还要走多远?
近年来,科技创新和跨界融合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新引擎,各国也纷纷采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 <详情>
2023-08-15 08:41:43
运营商 解读三大运营商年中业绩的“瑕瑜互见”
2023年8月8日—10日,三大运营商陆续发布2023年半年报。从半年报分析来看,三大运营商经营业绩“瑕瑜互见”。 <详情>
2023-07-12 08:45:36
运营商 运营商携手加入GSMA Open Gateway 加速释放网络价值
最后,在产业应用开发与推广层面,云厂商可利用统一的开放能力,构建全球性质的云网融合应用模式,各应用厂商可调用底层网络能力,提升应用的性能。 <详情>
2023-06-27 10:41:50
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加入全球Open Gateway倡议
据悉,2023 MWC上海展会将于6月28日至3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届时将有近300家参展商、赞助商参与其中。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