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延迟提款制” 冻结30分钟

中国IDC圈9月7日报道,“请注意电信诈骗!”6日傍晚,驻首尔记者收到来自手机通信公司这样一条短信:“以贷款手续费或上调信用等级为由要求汇款,或声称若想获得贷款可低息借贷,这样的电话是诈骗!”今年以来,韩国的电信诈骗手法正从假冒司法等相关机构的“冒充型”迅速向所谓的“贷款型”转变。

韩媒近日披露了一个典型案例。40岁女性A某7月收到短信:“可低息以贷还贷1500万元,某某融资。”她那时正从另一家贷款公司借贷,苦于无法负担利息。于是她拨打了发信息的电话,对方说,借贷的前提是先汇出260万韩元(200韩元约合1元人民币),之后,对方又以“保证金”“登记费”等名目让A最终汇出共587万韩元。

韩国警察厅有关电信诈骗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冒充型”诈骗数量大幅减少,而“贷款型”案件增幅高达80%.在釜山地区,今年截至7月发生的“贷款型”电信诈骗共478件,较去年同期增加100多件。而冒充式诈骗数量为95件,较去年同期的339件减少超过70%.

韩国警方表示,“贷款型”电信诈骗的具体手法是,以银行、储蓄银行、融资企业、贷款企业的名义,通过电话短信介绍贷款产品,利用信用调整费、保证金、中介手续、先付利息等各种名目要求受害者汇款。此类诈骗案件多以生计困难的低信用者为目标,“低利率、手续简化的贷款”对他们来说极具诱惑,加上受骗金额往往不是很大,很多人不向有关部门举报,因此给了“贷款型”诈骗犯很大的作案空间。

为应对这种情况,韩国警方正通过视频、传单等多种方式,加大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宣传活动。韩国警察厅还将今年7月至8月定为“预防电话金融诈骗集中宣传期”。

“电信诈骗!这样的电话100%是诈骗。”韩国警察厅在宣传海报上这样写道,具体的情况不仅包括“会给你低息贷款,但请先付利息”等“贷款型”案件,还有“请点击网站输入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已泄露,安全起见请通过银行账户汇款”等。韩国金融监督院于8月25日推出“预防电信诈骗10戒律”宣传材料,并通过与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合作,在8月31日向韩国民众发送了“预防电信诈骗”短信。不过有专家表示,除了加强宣传工作,韩国警方应该重视一线调查人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制定“治本之策”。

除了警方,韩国金融界为应对电信诈骗案频发也进行了政策调整。去年9月,韩国银行将“延迟提款制”的金额限度从300万韩元降低到100万韩元,即收到100万韩元以上银行转账后,若想将钱从自动提款机里取出来,需要等待30分钟以上。

美国:联邦部门推出“拒绝来电名单”平台

“我家几乎每周总有人接到自动语音电话,向我父母提供免费医疗警报系统。当然,它不是免费的,而是以捐款、运送或者提供附加应急服务各种名义进行诈骗的电话。”美国《纽约时报》撰稿人施泰宁格曾在文章里这样描述。他和他的朋友为了不让父母上当操碎了心,然而防不胜防。“我朋友弗兰的妈妈在一个月内损失了4万美元,因为一个手机诈骗团伙告诉她,她获得了一大笔奖金。”犯罪团伙不仅偷走了钱,而且盗用了弗兰母亲的固定电话,给其他国家的受害者打自动语音电话。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弗兰说,他们已经和母亲建立了信任关系。这些诈骗犯开始询问她的房子有没有抵押——这是他们的下一步计划:窃取房子。”

类似这样的电话诈骗案,美国媒体近来报道了不少。而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网站上,有关“电话诈骗”的词条搜索结果超过1400项。其中,大部分是FBI向民众发布的警告信息,而且警告类型各种各样。比如“假冒美国国税局的电话骗局正在增加”“美国司法部门提醒谨防以未履行陪审义务为由的骗局”“小心冒充FBI电话的骗局”等提醒诈骗类型的警告,“电话骗局正以夏威夷居民为目标”“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和中部居民要小心”等提醒骗局目标地区的警告,以及“祖父母遇到的骗局”“诈骗分子正在瞄准大学生”等提醒目标群体的警告。

从FBI的警告可以看出,电话诈骗案在美国很常见,而且犯罪分子的手段花样百出。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曾把电话诈骗标注为具说服力的欺诈诡计。美国通信欺诈控制协会2015年以非美国居民为调查对象的数据显示,美国在“诈骗电话来源十大国家”榜单中位居第一,其次是巴基斯坦、西班牙等国。该调查显示,在美国最常见的电话诈骗类型包括传销工作招募会员、信用卡和慈善诈骗等。从FBI的网站可以看出,美国最常见的电话诈骗方式是冒充政府机关人员。

对于电话诈骗的管控和治理,美国有1991年国会通过的《电话消费者保护法》和2003年的《控制非自愿色情和推销侵扰法》两部联邦法律法规。法律规定,不得向消费者发送与商业营销、产品推广、服务广告有关的垃圾短信。能接收此类手机短信的情况只有两种:用户明确表示同意;这些短信用于紧急情况。

此外,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和贸易委员会在多年前推出了“拒绝来电名单”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到网站上免费注册自家电话以及手机,选择是否接受电话推销的来电。一旦被用户列入拒绝来电名单,对方31天内不能给消费者打电话,否则消费者有权向网站投诉。而且,除慈善机构、政治团体等公益性机构外,任何人向该电话推销、诈骗都属于违法行为。

不过据记者了解,电话诈骗情况很复杂,而且“拒绝来电名单”对境外打进的电话不起作用,所以美国近些年的此类案件仍层出不穷,也有民众质疑该名单是否管用。目前美国社会为清理电信诈骗采取的主要办法,依旧是联邦机构和民间组织对民众进行宣传工作。联邦贸易委员会就曾在网站上发布“做10件事可以避免遭遇诈骗”的文章,提出包括不要轻易提供个人信息、不要相信来电显示、多听家人朋友专家建议等忠告。

德国:保护个人信息 形成严密体系

“几乎近九成德国人收到过花样百出的诈骗信息”,德国媒体近日报道说,10年前,通过发信息、打电话或电子邮件进行诈骗的案例在德国极少见,但现在越来越普遍,骗术也日趋专业化。德国联邦刑事犯罪调查局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以来,在德国报过案的大型电信诈骗案件有250起,其中68起作案成功,总损失达1.1亿欧元。

这些案件主要在经济领域。今年8月,总部位于德国纽伦堡的欧洲大电线电缆制造商莱尼公司刚遭受高达4000万欧元的损失。犯罪者伪装成公司总部,向位于罗马尼亚北部的比斯特里察工厂发送邮件,要求其向海外账户汇入巨款。据了解,莱尼在罗马尼亚共有4家工厂,而比斯特里察工厂是唯一有总部授权可转账的工厂。显然,诈骗团伙对莱尼进行过仔细调查。目前,该诈骗案还未侦破。

为打击日益嚣张的电信诈骗,德国联邦刑事犯罪调查局等单位准备联合成立专门机构,以加强骗术鉴别,在犯罪者作案前期进行拦截,尤其是针对大型电信诈骗团伙。德国柏林安全政策学者莱恩施耐德对媒体表示,现在电信犯罪越来越国际化,德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

在法律层面,黑森州1970年就颁布了德国首部地方性《数据保护法》。之后,《联邦数据保护法》等陆续出台。德国2003年通过的《联邦反垃圾邮件法案》规定,任何机构向用户发送推销商品和服务类手机短信,都要经过用户的书面同意;在21时至次日8时发送广告信息,须再次征得用户同意。即使获得同意,商家短信也要注明“广告”字样。

德国对保护个人信息有严格规定。莱恩施耐德向记者介绍说,诸如德国电信、脸谱、WhatsApp等公司在德国运营,都不得将客户信息用于商业目的,更不能转手他人。

除了法律威慑,德国有严格的实名制登记制度。个人在银行开户时,用户不仅要实名登记,还要接受严格的身份检验,包括身份证、家庭住址、固定电话、工作单位等都要进行存档备案。开户者还要和银行签订“信用合同”。个人签订手机、网络等合同时,也有类似的开户流程。

另外,个人是否能在德国银行顺利开户,还取决于德国信用保障机构SCHUFA.德国的银行、电信、网络和租房等公司会定期将客户的个人信用信息向SCHUFA报告。目前,该机构数据库已有6620万自然人和150万法人的信用记录,他们在SCHUFA都有档案和评分,系统会自动扣除被查出涉嫌电信诈骗的个人和公司的信用分。

“如果个人和企业在SCHUFA分数偏低,银行、电信和网络等机构就可能不同意开户。”莱恩施耐德说,即使已经有了账户,若这些机构将可疑情况汇报给警方,相关个人和企业就可能在3年里无法在银行开户。

许多德国银行不仅有防范措施,还有“追讨”服务。记者有次打印个人银行账单后,发现一笔自动汇出的120欧元款项,再看接收方是陌生公司,心想有可能是因为先前点击过一封广告邮件。告诉银行工作人员情况后,银行成功帮记者追回了这笔钱。原来,只要收款人在德国,而且事件发生时间在一个月内,银行就能帮客户把钱追回来。

巴西:银行买保险帮追信用卡“盗刷”  

最近巴西的主流媒体的不少文章,都开始总结该国电信诈骗方式,比如伪装成可口可乐、大众等知名企业通知受害者获得奖品,通过电信运营商拨打虚假技术支持电话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电信诈骗在巴西的诈骗案件中所占比例高,平均每年35%左右。

利用各种手段套取信用卡信息,是巴西诈骗分子重要的生财之道。在巴西不少网站上,只要输入信用卡号、用户名和安全码等信息,就能随意消费,所以信用卡很容易被盗刷。对此,巴西各大银行购买了相关保险,只要客户打电话申诉被盗刷,银行经短暂核实后,差不多在两周时间里可以将款项退回给客户,并冻结相关账户。而盗刷成本由保险公司来支付。

除了电信诈骗,个人信息在巴西很容易泄露和被盗用。巴西每人都有一个税号,这个税号就像身份证一样,办理各项业务都需出示,而只要有业务和个人税号挂钩,这就意味着此人要支付相关款项。记者此前查阅电话账单时,曾发现一个陌生号码的通信记录,而这就是犯罪分子利用记者的税号注册的另一个电话号码。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要求通信公司注销该号码,否则还要承担产生的相关费用。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国际法专家埃万德罗对记者表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透露出去。他强调,特别是银行卡安全码等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广受信任的信用卡业务部门,可能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安全。记者曾经拨打信用卡中心电话办理业务,对方核对个人信息发现记者是外国人后,试图索要信用卡安全码。而这在巴西非常危险。埃万德罗表示,信用卡安全码只能在柜台当着值班经理的面出示,没有例外情况。

不过巴西朋友告诉记者,由于近年来巴西政府和媒体都在大量宣传电信诈骗的威胁,因此除了部分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大部分人看到此类信息一般一笑了之。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20-03-16 11:11:25
国内资讯 通信企业被执行人5年新增16倍 “电信诈骗”仍是315热词
10年间因吊销、注销而退出的“通讯”企业也达到18万家。 <详情>
2020-01-22 09:21:22
国内资讯 工信部再次约谈3家移动通信转售企业 严防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针对部分移动通信转售企业涉嫌诈骗电话、诈骗短信举报量大幅增长的突出问题,约谈了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详情>
2017-07-14 09:27:53
运营商 中国联通针对电信诈骗已开展三大行动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互联网大会的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论坛上,中国联通集团信息安全部副总经理王志军表示, 2015年以来,中国联通针对电信诈骗开展了冲刺行动、清源行动、堡 <详情>
2016-12-26 09:28:59
互联网 官方:电信诈骗致他人身亡或精神失常 将从重处罚
“两高一部”在北京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详情>
2016-12-08 10:54:57
国内资讯 央行新规实施7日:多家银行阻截电信诈骗
在防范打击电信诈骗方面,个人通过银行自助柜员机(ATM)向非本人同行账户转账的,资金24小时后到账,个人在24小时内可以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在账户管理方面,个人银行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