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专题所有数据来源于《2015-2016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著作权归中科智道(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中国IDC圈")所有。如果希望公开引用本报告的数据和观点,必须经过中国IDC圈的审核、确认,并得到中国IDC圈的书面授权。
关键数据 | |
全球市场规模 | 384.6亿美元 |
国内市场规模 | 518.6亿元人民币 |
结论 | |
1、 2015年,技术创新驱动带动数据存储规模、计算能力以及网络流量的大幅增加;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云计算拉动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加速期。 |
|
2、 2015年行业整体供应规模保持增长;同时,国家宽带提速,互联网行业的持续快速增长;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拉动对数据中心等互联网基础设施需求的增长。 |
|
3、 受供需两端快速增长的影响,2015年中国IDC市场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市场总规模为51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3%。 |
|
4、 2015年,CDN市场持续高速增长,CDN厂商业绩得到大幅提升。CDN厂商与云计算巨头互相争抢企业客户,造成了CDN服务价格多次下调,市场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
|
5、 未来三年IDC市场仍将保持高增速,IaaS细分市场增速将远超传统IDC细分市场。2015年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云服务商实现翻倍增长,带动整个IaaS市场的高速增长,预计2016年增速有望进一步提高。 |
主要结论
重要发现
一、2015年全球IDC市场概述
(一) 市场规模与增长
(二) 基本特点
1、软件技术推动数据中心管理及服务变革
2、大型数据中心倾向能源富集、气候适宜地址
3、边缘数据中心建设提升用户服务覆盖度
(三) 主要国家和地区
1、美国:云计算技术推动其数据中心海外布局
2、欧洲:IDC向经济发达及气候优越区集中
3、日本:节能、防震等技术创新实力全球领先
4、韩国:数据中心建设天然优势吸引外资涌入
二、2015年中国IDC市场概述
(一) 市场规模与增长
(二) IDC市场基本特点
1、模块化产品技术成熟化,在互联网行业率先应用
2、云服务商快速切入CDN,推动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3、数据中心节能瓶颈突显,政策层面进入试点阶段
4、外资企业加速市场开拓,技术合作分享市场蛋糕
(三) IDC市场基础结构分析
1、业务结构
2、区域结构
3、行业结构
4、渠道结构
三、2015年中国IDC市场调研分析
(一) IDC企业市场分析
1、服务商分类对比
2、机房和网络资源分析
3、收入结构分析
4、成本结构分析
5、安全策略分析
6、投资策略分析
7、竞合策略分析
8、云计算发展分析
(二) IDC行业客户市场分析
1、用户结构分析
2、IDC服务使用方式分析
3、满意度分析
4、网络安全分析
5、IDC服务采购分析
四、2016-2018年中国IDC市场预测
(一) 2016-2018年中国IDC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1、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互联网发展环境分析
3、技术发展环境分析
4、行业应用环境分析
(二) 2016-2018年中国IDC市场规模预测
(三) 2016-2018年中国IDC市场结构预测
1、业务结构
2、平行结构
3、渠道结构
五、中国IDC市场趋势分析
(一) 行业趋势:云计算技术成为服务能力提升关键
(二) 技术趋势:技术创新应用提升IDC服务水平
(三) 竞争趋势:云服务商与传统IDC服务商转向全面竞争
(四) 应用趋势:新兴应用技术革新IDC服务形态
六、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一) 驱动力
1、地方政府积极落实推行国家云计算战略
2、IDC及云服务信任生态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3、三四线城市网络环境提升进入加速阶段
4、运营商提速降费扩大高速无线网络覆盖度
(二) 阻碍因素
1、技术型人才短缺普遍存在
2、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相对滞后
3、能效提升技术体系有待完善
4、行业服务诚信度有待提高
七、中国IDC市场竞争分析
(一) 传统IDC竞争格局
1、竞争现状:运营商格局变化初显,第三方IDC服务商市场集中度增加
2、基础设施:运营商云推进全国性布局,第三方IDC服务商自建规模扩大
3、市场开拓:运营商合作开拓细分市场,第三方IDC服务商策略多元化
(二) 云计算服务商竞争策略与特征分析
1、大型云服务商加快海外布局,竞争市场瞄准企业级市场
2、运营商强化云服务巩固行业地位,基于自身优势构建云生态
3、传统IDC服务商聚焦服务能力提升,新型云服务商深耕垂直行业
八、报告建议
(一)合理选择设计技能降耗技术方案
(二)注重项目前期调研规划降低投资风险
(三)产学研合作促进IDC关键技术发展
(四)重视解决数据中心人才储备不足问题
报告说明
(一) 报告目的(Objective of Report)
(二) 研究区域(Survey Region)
1、中国整体IDC市场
2、中国区域IDC市场
(三) 数据来源(Data Source)
(四) 研究方法(Research Approaches)
(五) 一般定义(General Definition)
(六) 特别说明(Specification)
2015年全球IDC需求热度不减,整体市场规模达到384.6亿美元,增速为17.3%,相比2014年增速有所提升。技术创新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极大的调动了市场的热情,是保持IDC市场增速提升的主要原因。
2015年中国IDC市场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市场总规模为51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3%。2012、2013年IDC市场增速明显下滑。2014年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开放IDC牌照,同时移动互联网、视频、游戏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推动IDC行业发展重返快车道,市场规模提升到372.2亿元,增长41.8%。到2014年至2015,政策导向已初步见效,宽带提速以及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增长,促使IDC行业高速发展,整体市场增速平稳在40%左右。
结合市场大环境来看,未来三年IDC市场增速将稳定在35%以上。到2018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将超过1400亿,增速将接近39.6%。
一、模块化产品技术成熟化,在互联网行业率先应用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数据中心的建设呈现出大型化、集约化的趋势。按照传统建设模式,建设一个大型数据中心,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验收并交付运营,整个建设周期需要花费大约2年时间。而互联网、大数据等行业客户业务增长迅速,IT设备更新换代快,自身业务变革周期较短,原先的设计很可能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因此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在新建数据中心时,纷纷采用模块化数据中心产品,均在建设周期、能耗及全生命周期成本方面获得收益。保守估计2015年微模块保有量已经达到1100余套,相比2014年增长一倍以上,预计2016年保有量会接近2,000套。
二、云服务商快速切入CDN,推动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2015年,CDN市场持续高速增长,CDN厂商业绩大幅提升。同时,在视频云等云计算业务的带动下,以阿里云、腾讯云为代表的这类互联网巨头凭借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加速网络建设和节点布局。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的业务需求和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另一方面将庞大的CDN服务能力用于商用化市场的拓展,并成为其核心产品。CDN厂商与云计算巨头互相争抢企业客户,造成了CDN服务价格多次下调,市场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三、数据中心节能瓶颈突显,政策层面进入试点阶段
目前中国的数据中心与欧美国家先进数据中心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包括技术水平以及PUE能耗指标等。中国中小规模数据中心PUE值普遍在2.2-3,虽然新建大规模数据中心PUE有所降低,但整体与国际上1.3-2的平均水平相比具有较大差距。2015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决定开展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工作。公布14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地区,分别为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上海、江苏、山东、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宁夏,涉及生产制造、能源、电信、互联网、公共机构、金融6个领域103个项目。到2017年围绕重点领域创建百个绿色数据中心试点,试点数据中心能效平均提高8%以上,制定绿色数据中心相关国家标准4项,推广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和运维管理最佳实践40项。
四、外资企业加速市场开拓,技术合作分享市场蛋糕
Google、微软、亚马逊等产品成熟,全球范围内品牌影响力大,这些深耕云计算并具有多年实战经验的国际云服务商巨头,尚未取得相关资质与牌照。目前这些企业多数通过与国内IDC服务商和云服务商合作的形式向中国用户提供服务,逐渐成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一大阵营。目前形成的合作有:IBM和微软与世纪互联、亚马逊与光环新网、Oracle与腾讯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留言反馈 |
Copyright2001 - 2013 Chinaitlab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