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10

在TMT偏技术的领域,如今什么正如火如荼地崛起?除了5G、IoT之外,边缘计算也是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甚至边缘计算比5G、IoT的落地速度还要更快。Spiceworks信息技术网络监测平台最近对700家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15%的企业目前正在使用边缘计算,另有17%的企业也开始处于实施阶段。

在规模和增速方面,美国市场调研公司CB Insights估算,到2023 年全球边缘计算行业,整体市场容量有望达到340亿美元。Technavio估计,从2018年到2022年,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量将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Grand View Research更是预测,2016-2025年期间亚太区边缘计算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46.7%。

很明显,边缘计算无论是在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还是在实际落地方面,都有可能在TMT计算领域,上演“中心走向边缘,边缘走向中心”的一幕。只不过,对于边缘计算这个相对新鲜的领域,人们对其认知却有很多不当的地方甚至是严重的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不夸张地说,边缘计算里的这五个大坑,可能就有你跳过的。

误区一:边缘计算是元计算的延伸

实际上:边缘计算不是云计算的延伸,很可能是云计算的革命者

此前有一些观点认为,在云计算已经占据了计算主导地位的当下,边缘计算将会是云计算的延伸和补充。实际上,无论是延伸还是补充,不足以反映边缘计算的巨大潜力。而且,不能因为边缘计算和云计算有协同关系,就认为后来者只是先行者的延伸和补充。

相反,边缘计算未来很可能会反客为主,成为计算领域的主导者,甚至是革命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相比,有着明显的四大方面的优势:

一是,成本更低。边缘计算的数据主要是在近端处理,因此在网络传输、中心运算、中心存储、回传等各个环节,都能节省大量的服务器、存储、交换、带宽、安防、电量乃至物理空间等诸多成本,从而实现低成本化、绿色化。而且这还没有算上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这一块,这一块是个大头,一个达到一定规模的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已经高达十亿级别了。

市场调研机构Wikibon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结合,成本只有单独使用云计算的36%。可见边缘计算在节省成本方面,较之云计算的巨大优势。而对成本的控制,对当下仍旧处于寒冬的TMT行业的巨大意义,不言而喻。

二是,部署更加方便。众所周知,部署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物理选址、区域划分、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设备调试,涉及到众多的大节点,这其中每一个节点的工作量都是巨大的。以工程建设为例,就包括了装修工程、电器工程、弱电工程、空调和新风系统、消防工程等等。

相反,边缘计算的部署相对来说就要简单得多。边缘计算联盟ECC针对边缘计算,定义了四个领域:设备域(感知与控制层)、网络域(连接和网络层)、数据域(存储和服务层)、应用域(业务和智能层)。边缘计算就部署在边缘架构模型的各个层域上。这种部署和CDN的部署有着高度类似的地方。只不过从CDN专注于网络分发的网络域,扩展到了设备域、应用域等等。中国联通(6.000, -0.02, -0.33%)和网宿科技(10.680, 0.08, 0.75%)合资成立的云际智慧,其实就是看到了CDN“扩张”的这个捷径。

而且这也是Gartner的云服务提供商研究副总裁Ted Chamberlin更看好CDN厂商在边缘计算领域发展前景主要原因。其表示,“老实说我认为,对于边缘路由和交换、甚至对于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设备中的传统防火墙来说,大的威胁来自真的能够夺取这个市场的CDN。”

三是,响应更加及时。如今AR、VR、4K、8K、直播、短视频、游戏、云上办公、云上娱乐、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各种场景日益普及,这些场景下的应用对传输、计算、存储等的速度和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自动驾驶为例,在这方面,几乎是要求“0延时”的响应速度。谷歌曾表示其自动驾驶汽车每秒产生的数据高达1GB,面对自动驾驶方面由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众多传感器创造的大量原生数据,以及人与车、人与路、车与车、车与路等各种交互数据,传统数据中心模式的响应、计算、存储和传输速度,显然是不够的。这么慢的响应速度,汽车可能早已经发生了碰撞。这时候“近端处理”的边缘计算,自然就成为了“实时化”要求的好选择。

四是,更加拥有高可用性和强壮性。云计算中心如果发生节点或者单个虚拟机故障,将会影响连接网络的成千上万个设备,其结果是灾难性的。此前,无论是阿里云还是腾讯云,即使是这样国内顶尖的云服务厂商,也多次出现过重大的故障,更遑论其他的中小云服务厂商了。相比较起来,边缘计算的分布式架构,即使一个设备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其它设备,在使用的可靠性和强壮性上,都要高得多。

误区二:边缘计算不安全

实际上:边缘计算本质上是数据的分布存储和计算,比云计算更安全

边缘计算和云计算,谁更不安全?

客观地说,相比于云计算数据中心机房,在防火防震、容灾、电力设施、消防乃至新风等方面,边缘计算在边缘终端上的防护确实是要相差很多。只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边缘计算还是云计算,大的安全威胁不是来自于物理层面,而是来自于网络传输、计算和存储层面。

世界经济论坛此前发布的《2018年全球风险报告》显示,网络攻击成为2018年全球仅次于自然灾害与极端天气事件之外的第三大风险因素,排名在气候变化减缓与应对措施失败、人为环境灾害、恐怖袭击、非法贸易等之上,可见其危害程度。Positive Technologies也表示,2018年全球受网络攻击用户达7.65亿,这意味着在全球40亿左右的互联网用户中,大约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受到网络攻击,严峻的形势不言而喻。

边缘计算之所以比云计算更安全,核心在于其在根本逻辑架构上的优势。在大部分情况下,边缘终端收集的敏感数据和关键信息,比如如支付卡行业(PCI)和个人身份信息(PII)、个体标签数据、银行账户密码、电商平台消费数据、搜索记录、甚至智能摄像头数据等,不再需要上传到数据中心。在边缘终端,这些数据就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比如计算、存储、加密、访问控制等,这样就可以满足很多客户和用户不允许自己的数据传到云端的需求,而且也可以极大地避免不同的国家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法律条款等方方面面的合规要求。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云计算数据中心这一明显的“目标”,边缘计算在分布层面还有“化整为零”的防暴露优势。这种“既无所在,又无所不在”的优势,天然的加大了攻击的难度和门槛。这也是边缘计算更为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误区三:边缘计算更易于管理

实际上:边缘计算并不简单,运维和管理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一边是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另一边是极简主义的边缘终端,所以不少人第一反应认为相比于云计算,边缘计算更加易于管理。实际上,这个看法是错误的。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其难易点,各有不同。

传统云计算数据中心,运维和管理主要包含全维度日常监控、全流程的IT规范化、全节点自动化处理、以及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以业务为导向的服务能力等方面。这其中有两个核心,一个是事前预控,另外一个是事中“在场”处理。这两点让看似很复杂的云计算的运维和管理,变得简单和可控起来。

而边缘计算之所以说“并不简单”,就在于边缘终端的问题往往发生在“千里之外”的远端,这就需要边缘计算厂商有着更强的定位、远程修复、运维和管理能力。在边缘计算联盟白皮书中,就指出边缘计算面临:联接的海量与异构、业务的实时性、应用的智能性、数据的优化、安全与隐私保护等痛点。与此类似,韦恩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施巍松也归纳了网络技术、隔离技术、体系结构、边缘操作系统、算法执行框架、数据处理平台、安全和隐私等边缘计算的七大核心技术。

无论是痛点也好还是技术也罢,所有这些其实都和运维和管理高度相关。可见边缘计算的运维和管理,其实不简单。

为了加快边缘计算的落地,并加强在运维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国内外厂商还都纷纷推出了融合容器技术的边缘计算平台,比如全球大云服务商亚马逊AWS、工业互联网鼻祖GE Digital等推出的边缘计算平台等,就都采用了容器技术;而在国内,网宿科技也在去年推出的边缘计算平台,同样使用了融合容器等虚拟化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基于分布式架构的这个基础,让边缘计算跟CDN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换句话说,国外Akamai,国内的网宿科技、蓝汛等厂商,可能在面临边缘计算的运维和管理时,更有“似曾相识”的经验和能力可供复制。

误区四:边缘计算大的云计算厂商更有优势

实际上:边缘计算各类型厂商各有优势,大型云计算厂商面临左右互搏的问题

边缘计算哪一类厂商具优势?可能大家第一反应是大型的云计算厂商。其实不然,至少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看,边缘计算是云计算、硬件制造、CDN等各类厂商各有优势。

大型云计算厂商的优势自不必多言,而其劣势在于自身的“囚徒困境”所致。

众所周知,云计算本身是一个超重资产的投入,阿里巴巴在余杭建造的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投入高达62亿元;无独有偶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总投资预计也高达30亿元。如此重金投入之后,面对边缘计算这一新鲜势力,哪怕知道其再有潜力,也很难去革自己的命。而且边缘计算和云计算、CDN等业务一样,大型云计算厂商,都有一个不够独立第三方、不够客观性的“身份劣势”,自己无所不包的业务,势必会让很多细分领域的厂商,对于选择他们比较顾忌。

就超重资产投入而言,大型云计算厂商是如此,中型云计算厂商也是一样。只不过他们更为尴尬的地方在于,大型云计算厂商实力雄厚可以承受,而中型云计算厂商不投入则业务难以做大,投入则成本又难以承受。而且在边缘计算这种新技术、新时代来临时,云计算厂商都要一方面面临左右互搏的尴尬,另一方面还要面临尾大不掉的困境。

来自Gartner的报告显示,全球IoT数据量正在以每年59%的速度递增,到2025年,数据量将激增至163ZB,远超当前任何互联网公司所储备的数据量。毫无疑问,就IoT来说,在5G的加持下,边缘计算要明显优于云计算,所以对大中型云计算厂商而言,到底是要保留今天的已有成果,还是及早转向未来更宽广的赛道和空间,还真是个令人纠结的问题。

误区五:边缘计算可以弯道超车

实际上:先发优势远胜后发优势,边缘计算要“趁早为王”

“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马云曾经这样告诫过。毫无疑问,边缘计算就是当今TMT行业大的新兴事物之一。

熟悉TMT行业的人都知道,其细分领域所谓“弯道超车”的机会并不太多。原因在于落后者以同样的方式追赶领先者,那么几乎是永远也追不上的,即时通讯、社交、搜索、电商、安全等领域,无不如此。

很显然,边缘计算也会是如此。要知道边缘计算是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服务等各方面的综合比拼,不像O2O、网约车、共享单车等领域,有钱就能解决问题。所以O2O、网约车、共享单车这几个领域,和前面说的领域不一样,最终的“剩者”并不都是最初的先发者。

边缘计算最早的“先发者”,应属一票CDN厂商。因为CDN一定程度上,是仅仅涉及到内容分发的“边缘计算”,或者说是边缘计算的细分表现形式之一,甚至可以把边缘计算看作是CDN在业务和技术领域的“升级版”。所以,在市场还没有“边缘计算”的时候,CDN厂商已经在做边缘计算做的事情了。而如今CDN厂商在角逐边缘计算过程中,自然有了天生的网络、节点等优势。由此,也难怪无论是国外的Akamai、EdgeCast、Fastly、Cloudflare,还是国内的网宿科技、蓝汛等等,个个都充满生机和激情,因为他们身上的基因,让他们天然地占据了有利的先发地位。

除了厂商之外,很多敏锐的投资机构也早早地开始了行动。包括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软银(Softbank)、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Partners)和高盛(Goldman Sachs)等在内的,几乎所有顶级风投基金都已纷纷押注边缘计算领域的初创公司。边缘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Anagog、云和边缘计算公司Packet.inc、基础架构和边缘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Vopor.io以及边缘智能软件公司Swim.ai等大批涌现的初创公司纷纷获得了顶级风投的资金注入。

所有这些都在表明,边缘计算弯道超车的机会并不大。要想取得立足之地,就要趁早出发,争取获得先发优势。

写在最后

欧洲边缘计算联盟(ECCE)预计,在边缘处理的数据量将继续快速增长,到2025年,75%的企业生成的数据将在数据中心或云之外创建和处理。很显然,数据在哪里创建和处理,行业厂商、市场份额和风险资本就会流向哪里。可以说,边缘计算将会是整个TMT行业,在计算领域的一次人力、技术、资源、资本的大变革、大流动、大整合。

相关阅读:

边缘计算成为5G关键能力之一,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为了工业物联网和边缘计算,这些IT巨头凑在一起搞事情!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23-12-18 18:19:00
云资讯 新华网报道|中企通信新推智能化网络安全方案“云网神盾”
中企通信“云网神盾”的突出特点是突破了传统模式,让攻防进退有度。 <详情>
2023-12-13 16:32:02
云技术 Akamai预测2024年云计算三大趋势 计算架构、性能与成本迎改变
企业越来越多地转向云基础架构和服务,随之而来的数据存储、计算能力和出站带宽相关的总体支出可能会使财务资源迅速吃紧,并影响整体盈利能力。 <详情>
2023-12-06 15:53:00
云资讯 算力调度和云计算有何区别
那么,算力调度与云计算的差异体现在哪里呢? <详情>
2023-11-20 10:42:22
边缘计算 IDC 2023H1 中国边缘计算市场报告: 浪潮信息蝉联份额第一
中国边缘计算市场占比是除北美以外的最大市场,并且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增速最快。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