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是否被过度收集?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万人民调显示,6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信息被过度收集或遭到泄露,86%的人期盼国家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常常出现在网络社会,而在网民安全意识薄弱的今天,很少有人掌握完善的信息安全科普知识。

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决定》,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对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石英说:“网络世界早已和现实社会密不可分,这就决定了网络不是绝对自由的平台,需要通过立法来规范网络生活,让法治为网络发展护航,保护权利、规范权力。”

网络给现代人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但随之而来的擅自使用、非法泄露,甚至倒卖、出售公民个人电子信息,通过网络实施诈骗,侮辱诽谤他人等违法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甚至危害到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无论是手机还是PC端,网民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遭遇‘隐形’的信息安全问题,软件过度赋权和恶意木马程序都有可能入侵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查达仁博士表示,大部分网民的信息安全知识还有待加强,而大部分网民可用的信息安全保障手段并不是太丰富,相反黑客技术和相关工具在网络上比比皆是。

深入了解信息安全,普及信息安全知识科普迫在眉睫。“信息安全问题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等多个领域,我们应重拾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从被网民忽略的细节入手,从事关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开始,让侵犯用户隐私的行径无处遁形。”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查达仁博士呼吁,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专家以及业内学者可以一同推进开展网络安全科普行动,提升社会大众网络安全意识,集合科研专家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系统地呈现信息安全各个部分的科普知识,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信息安全知识。“通俗化的技术知识,才能深入网民的内心,让信息安全的科研理论知识被充分理解应用,也是学术界对净化互联网信息安全环境的一种贡献。”查达仁博士说。

如何保证我们写在word中的日记不被别人看到?银行的U盾到底该如何保存和使用?如何判断安全软件是否真的安全?哪种浏览器不会泄露我们的隐私数据?如何保证用户存储在硬盘的照片不会丢失?怎样的WIFI加密方式更为可靠?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识别黑客和病毒攻击,如何操作才能避免人为失误造成的信息泄露?网民在信息安全上的需求非常丰富,这些知识还没有被很好的普及,但用户有权力知晓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如何发挥学术界的力量,用科学的分析影响用户提升自我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促进行业自律,用技术知识填补信息安全漏洞,净化互联网安全环境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23-02-03 11:03:00
国内资讯 工信部:2022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跃上10万亿元台阶
2022 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 3.5 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108126 亿元,同比增长 11.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 6.5 个百分点。 <详情>
2021-12-24 14:04:16
市场情报 智科会智慧应急论坛:携手创新,共创生态合作新标杆
应急指挥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是体制+机制+ICT 三要素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懂行人和持续交付 <详情>
2021-12-20 15:21:57
市场情报 中国长城总裁徐建堂:底座安全是自主计算的核心
当前,我国致力于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关键行业都在推动自主计算的落地应用,信息化经费投入也逐年增加。 <详情>
2021-11-17 16:54:44
市场情报 2021信创研究报告:推动中国信创产业发展势在必然
信创不单是全球信息安全事件频发、中西摩擦加剧的伴生概念,更是我国IT供应链寻求产业升级的实现手段,我国IT产业发展升级采取的长久之计。 <详情>
2021-11-09 09:22:28
大数据资讯 敏感信息泄露危害大 如何从纸面到现实告别个人信息裸奔
伴随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落地,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那就是存量个人信息该何去何从。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