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首提“东数西算”,相关部委解读更是将“东数西算”和“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这些超级工程并列。这也使得东数西算概念股连续刷屏,国资云、数字经济、边缘计算等相关概念题材也全线走强。
什么是“东数西算”?简单说来就是将东部的数据拿到西部计算,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而八大数据枢纽,除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核心发达地区枢纽之外,其他都位于相对边缘的地区。对时延要求高的运算需求,可以放在核心枢纽;非实时或者时延要求低的运算需求,就可以放在“边缘”枢纽。
边缘枢纽当然不能等同于边缘计算,但依据不同需求分配算力、将算力下沉的原则,与边缘计算是一致的。“东数西算”将算力重心从核心经济区移至外围,边缘计算则将算力从云端拉向了边缘,降低云计算处理海量数据时的带宽压力,解决延迟、数据隐私等问题。
从千家万户的电表到大型商超的POS系统,从工业物联网的爆发式增长到影视行业的视频渲染与处理,从自动驾驶到田间地头,边缘计算要解决的,不只是处理延迟等问题,还有云计算对基础架构依赖过高前提下导致的种种问题。
在最近美国白宫发布的新版《关键和新兴技术(CET)清单》中,涵盖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内容的高级计算技术,就名列20项CET中的第一位。可以说,云计算潜力有多大,边缘计算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同样就有多大。
生态:多类型产业玩家竞逐
家用领域早已普及百兆带宽,5G的跨越式发展则为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新基建”条件,边缘计算也在这一过程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工信部2021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996万个,全年净增65万个。其中4G基站达590万个,5G基站为142.5万个,全年新建5G基站超65万个。宽带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为4.98亿户,全年净增6385万户,占总用户数的93%;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为3456万户,比上年末净增2816万户。
在5G大带宽特点之下,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务2021年实现相关业务收入2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在5G广连接、低时延、高可靠等特点之下,智能设备总量爆发式增长,海量数据在对云计算处理能力提出高要求的同时,也对数据源头边缘侧的处理能力提出要求。
边缘计算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逐渐拓展应用场景,覆盖到制造、运输、公共事业、医疗保健、零售、安防等诸多领域。
如致力于打造企业级大数据基础软件,围绕数据的集成、存储、治理、建模、分析、挖掘和流通等数据全生命周期提供基础软件与服务的星环科技。
以星环科技提供的整车企业云端数据安全防护与合规服务为例,通过在边缘侧定期执行敏感数据识别任务与血缘分析,对个人隐私数据操作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发现异常行为,就能及时预警,确保车企日常业务中的敏感资产依法安全与合规使用。
再如致力于下一代云基础设施开源软件研发的秒如科技,作为分布式边缘云平台服务商,秒如科技聚焦于分布式边缘云Infra Software底层基础设施软件研发,通过持续构建软件定义边缘SD-Edge分布式边缘云平台,为客户提供开放生态、多层级、多样化、高度自动化的分布式边缘云基础设施软件及服务。
在秒如科技看来,边缘计算并不和云计算冲突,而是云计算的一种延伸。随着数字化进程加速,数据爆炸性增长,大型数据中心的云计算也将以灵活算力分布于更多边缘端设备。从办公住宅、工业现场到物流仓储、智慧交通,甚至太空轨道中的卫星等设备,都会是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
Gartner将边缘计算定义为“一种分布式计算技术,在靠近信息产生和消费的(物理和网络)位置,提供信息处理的计算能力”。随着云计算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延伸、下沉到边缘,边缘计算就崛起为主角,分布在包括骨干网节点、城际网节点、汇聚网节点、接入网节点,以及无数业务现场计算节点中,越来越多原本在云中运行的软件也可以运行边缘端版本。
边缘计算的玩家生态因此也包括云厂商、运营商、众多边缘端设备厂商与软件厂商等。在边缘计算赛道,地平线、算能科技、艾灵网络、PPIO、即刻雾联、微芯感知等更多创业公司,也在基于各自的技术优势寻找着落地场景。
落地:从找业务到接业务
在云计算时代,公有云的发展以及繁荣的移动应用,让互联网公司获取到大的时代红利,典型如微信背后的腾讯。而提供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运营商则变成了“管道”。
当边缘计算时代到来,在更多边缘端的落地应用场景里,运营商也有了从“管道”变为更直接服务提供者的机会。
目前,三大运营商均将云网融合作为重要战略,而边缘计算就是云网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
云本是云服务提供商(亚马逊、谷歌、阿里、腾讯),网才是电信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 有论者甚至认为,云计算中引入网络技术、通信网中引入云计算技术的云网融合,其实就是“IT企业和通信企业互相掐架、抢饭碗”。
云网融合,谁能得利?
这其实并不是一场零和游戏。云厂商从中心化的公有云开始下沉,走向分布式区域云,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机会更多,整个市场盘子也变得更大;运营商借助云网融合,更直接服务客户,也有机会重回焦点;更多的设备公司、软件公司借助边缘计算的多样性需求,也能在巨头夹缝之中开拓细分市场、快速发育壮大。
在落地形态上,按照计算能力区别,边缘计算既有基于5G的MEC重边缘,也有基于IoT设备的轻边缘;按照网络管道区别,边缘计算可以分为WAN(5G/LTE/WiFi6等)和PAN(Zigbee/LoRa/Bluetooth等)管道。也可以说,WAN管道和PAN管道的不同,形成了重边缘和轻边缘两种形态。
在落地场景上,边缘计算涉及机场、国防、营销、气象、航运、保险、农业、消费、健康、能源、公共服务、零售等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且重边缘和轻边缘两种形态在不同场景中往往都有涉及。
消费领域典型的边缘计算案例也是最早的边缘计算产品,就是CDN内容分发,通过缓存技术将视频为主的内容传输到距离数据源最近的节点。对于优酷、爱奇艺这样的互联网视频内容提供商来说,千万级别用户同时观看高清视频,对服务器带宽、处理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旦流量陡增,卡顿、延迟就不可避免,容易造成用户流失。
互联网用户的注意力和耐性往往难以持久。打开一个页面,延迟、缓冲每多一秒钟,用户流失数都是巨大的。通过CDN,以存储换带宽,用靠近数据需求端的节点存储减轻上层骨干网络的流量压力,不仅降低网络建设成本,还能提高内容营收效率。
有数据表明,爱奇艺在应用边缘计算节点后,用户侧打开速度提升了20%,大大改善了用户视频体验。
CDN主要是存储能力和少部分计算能力的下沉,而边缘计算更加偏向算力下沉。只是,边缘计算的这种优化,依然离不开骨干网的中心云计算能力支持,简单来说云计算对企业业务是雪中送炭,不可或缺;边缘计算则是锦上添花。
边缘计算既面向产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场景,也面向消费互联网及新型toC业务,适切面非常广。但这种锦上添花的“作用”,依然需要边缘计算企业主动去推动市场。在业务上,边缘计算的很多场景还是要依赖企业去找业务,还没有到无数业务主动来找企业的阶段。
但在边缘计算市场中,也已经有一批企业找准定位,从边缘计算终端、软件到行业垂直解决方案等不同领域,积极推进技术落地,积累了较多的边缘应用成果与经验。